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0537-2558089

企业新闻

聚英才 筑基础 托举制造强国梦

时间: 2024-03-03 19:05:20 |   作者: 火狐体育官方网站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推动我们国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时代必然。今年全国两会,习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一个时间里,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并为其提升发展指明方向。

  充分盘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是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邀请四位高技能人才、青年科学技术人才讲述自己的“制造强国梦”,呼唤更多人才踊跃投身。

  辽宁沈阳北方重工有限公司盾构机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忙碌地进行生产。新华社发

  2003年,我毕业留校,投身到大功率船舶内燃机自主研发中,参与了我国首套“船舶柴油机综合电控系统(ECS)”的自主研制。那时,我国船舶内燃机生产长期依赖外国技术,这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如果说,电控系统是船舶内燃机的“大脑”,那么燃烧过程则为其安装了“心脏”。在这项自主研发中,我发现关键零件是能够最终靠拆解、倒推复刻的,但针对发动机性能的核心参数却难以突破。在从事了七年电控技术探讨研究之后,我远赴日本读博,从基础研究开始,对燃烧理论与技术进行深一步的探索。

  船舶内燃机研发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涉及燃烧学、流体力学、动力学、控制学等十余个基础学科。为此,我在深造过程中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有时为一个喷雾火焰图像的拍摄在实验室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在研究室推导和计算一个模型,一连几个通宵不停歇。我深知,交叉学科涉及面广博,要想学深学透,就得扑下身子钻研、坐稳冷板凳。

  2016年,国家启动了“船用低速机工程”重大专项。我们学校负责项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学成归国的我作为关键技术管理专员和燃烧技术牵头人,负责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我和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启发、激发灵感,最终实现了急速可控燃烧理论与技术的突破,支撑了我国船舶低速柴油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的自主研制,相关机型取得了国际上八大船级社型式认可。

  2021年4月3日,我们自主研制的400毫米世界最小缸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完成了首台套正式交付;同年12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研发的双燃料多用途气体运输船试航成功,实现了中国船装备“中国心”。

  多年的科研与实践中,我们得知,高端制造业对于基础研究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而船舶内燃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较少涉及新型燃烧概念的基础原理。于是,我们修改了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将一些基础课程纳入培养体系,并将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原理融入教学。我们还安排研究生加入企业的设计开发团队,开展产学研贯通式研究生培养。

  未来,我会继续致力于新型零碳船舶内燃机燃烧的基础理论与调控机制研究,为我国在世界科学技术竞争中实现由“跟跑”“并跑”到“领跑”贡献力量。

  我走上工作岗位30多年了,曾在一家大型国企从事技术工作,后来转行成为一名高职教师。经历不同,初心不变,我对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有着深切的体悟与认知。

  四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制造业企业工作。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每次遇到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就会有些“怵头”,归根到底是实践经验不足的缘故。于是,我起早贪黑地在厂房里练习,向老师傅们请教,不放过任何一次试错、改正的机会,终于弥补了实践上的短板,有了迎难而上的底气与勇气。

  后来,单位组织了高级技师培训班,我被推选为老师,给工友授课,还编写了一本《热处理工技师培训教材》。这段经历,让我萌生了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愿望。

  2000年,我成为南京工业职业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一名教师。学校重视产教深层次地融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我的经历,与学校推崇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课堂上,我会给学生讲述在真实的操作中遇到的“拦路虎”以及苦思冥想出来的“小窍门”。每次课后,总有学生围着我问问题,我也会倾囊相授。这期间,我又主编了十几部教材,其中的《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荣获国家级奖项。

  2016年,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组织教师赴赞比亚支援职教培训。我主动请缨,两度去参加了。那里条件简陋,吃饭、打水都得去距宿舍两三公里的地方,每天还要停电4个小时,医疗资源短缺。

  我和21位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就在这种条件下开展工作。大家商量后,决定把国内的典型案例、实操经验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为当地基本的建设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案。其间,我还主持撰写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说起最欣慰的事,肯定是看到学生成才。他们有的来自农村,用一技之长改变了家庭条件甚至一个村庄的面貌;有的不断钻研,为“大国重器”增添力量……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技能人才人生出彩。我将继续秉持一颗匠心,高扬风帆、播撒希望。

  2022年,我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来到北京参会。习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我围绕“不断深化自主创新”面对面向作了汇报,甭提有多激动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作为产业工人评上了特级技师,有了更好的发展出路。

  1997年,我职高毕业后进入当时的柳州微型汽车厂,遇到了我的师傅谭林科。他是少有的八级工,不仅以身作则,对我也是十分严格。他常说,专注、干好、做精,要对每一项工作负责到底。在师傅的影响下,我鼓足干劲,打算做出一点成绩来。那段日子,每天晚上别人都下班了,我还继续在操作台前练习,手掌磨出了泡、长满了茧。日积月累,我的技术有了由“量”到“质”的变化:比如,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就像一根头发丝的1/20那么细。我还琢磨出了“调芯钻孔法”等经验,并分享给其他工友。

  2007年,公司有批量汽车在装车时出现了噪音过大的问题,受限于自身的技术短板,只能请外国专家来维修。但花费了高昂成本和巨大精力后,问题最终也没能解决。

  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我和几位工友一起组建了突击队,动脑动手、不懈钻研,誓要啃下这根“硬骨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了上千次试验之后,我们终于设计制造出了减少噪声的设备,噪声发生率降至极低数值以下,公司因此减少了一大笔经济损失。

  正是因为这样一次次的探索与突破,我在最近十多年里先后获评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

  在技术岗位上工作这么多年,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好时代。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指引下,集团打造了“金字塔”形人才梯队,保证高技能人才达到40%左右;同时,想方设法让技能人才劳有所获,在薪酬分配、津贴补贴等方面体现出对知识、对技术创新的格外的重视。我们产业工人有了荣誉感与获得感,积极性与创新性不断提高。

  我们还有一种特别的人才选拔方式——技能“赛马”机制。每一个有意愿、有所长的员工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让有为者、有才者脱颖而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比如我们工作室,在2018年到2021年,就有93人次获得市级比赛名次,35人次获得省部级比赛名次,11人次获得国家级比赛名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光芒,吸引了更多关注目光。

  当前,集团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工作室的主攻方向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自动化产线及装备研发方面。人生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将和工作室的成员们一起努力,攻克更多研发技术难关,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向世界展示咱们产业工人的力量。

  大学毕业后,我先后从事移动端开发、后端全栈开发工作,也做过高级系统架构师。2020年,人工智能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在工业领域,仍存在大量需要依靠老师傅用五官与触感来完成的传统检测场景。我们年轻人萌发了一个想法:如果能把“工业六感”技术应用其中,就能代替人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找准“痛点”后,企业成立了工业智能业务部,我有幸加入这个部门,跟随团队开启了创新探索。

  这一过程并不是特别容易。我们曾与国家电网联合开展了一次有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技术攻关。大家花了几个月时间,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深入调研。我们得知,如果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机器出了故障,工人只可以通过人耳听来判断症结所在。这样做的可靠性很低。于是,我们联合国网安徽电科院输变电技术中心,共同组建了声纹柔性研发团队,开启了一项漫长的电力设备声纹研究。

  要精准测量“电力声纹”并非易事,恶劣天气、环境噪声都会极度影响声纹采集质量,甚至损伤传感器。我们在变电站整整驻扎了一年,在或高温暴晒、或积雪覆盖的严苛环境下反复测试,工作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终,我们确定了适用于电力设备监测的传感器技术参数,迈出了电力声纹识别的第一步。

  更多成绩接踵而来:我们团队参加了国际声学场景和事件检测及分类挑战赛,联合讯飞AI研究院、中科大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声音事件定位与检测”赛道获得冠军;牵头研发出可直接检测到设备异响位置的国产声学成像仪,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垄断,大幅度的提高了巡检效率和检修速度。

  回首自己的成长,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个时代给青年干事创业提供了平台,让每个有想法、敢创新的人唱主角、挑大梁。一个人散发的只是微光,一群人相聚才是火焰。愿每个有志于科学技术创新的青年都能坚定拼搏,奋楫扬帆、逐浪远航。

  江苏南通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中排满了等待交付的海上风电场风机塔筒。新华社发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张士英、苏雁、周仕兴、常河、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季雅宁)


相关推荐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3181318406

微信咨询
往复式给煤机_k0,k1,k2,k3,k4,k5_往复式给料机_生产制造厂家-火狐nba直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