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8-19 19:34:54 | 作者: 翻车机
产品详情
,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游轮,排水量46000吨,于1909年3月31日在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然而不幸的是,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便遭厄运——它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驶向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间水密舱进水。4月15日凌晨2时20分左右,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其中仅333具罹难者遗体被寻回。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其残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发现,目前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保护。
2021年7月2日,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船体一直在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
1845年,约翰·皮尔金顿(John Pilkington)和亨利·威尔逊(Henry Wilson)在英国利物浦创立了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由于长期经营不善,导致公司困难,于1868年1月18日被托马斯·亨利·伊斯梅(Thomas Henry Ismay)掌握的国家航运公司(National Line)收购。
1899年,托马斯·伊斯梅去世,他的儿子约瑟夫·布鲁斯·伊斯梅(Joseph Bruce Ismay)接管家族企业,成为白星航运公司董事长。1901年,在老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授意下,美国国际海运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向白星航运公司发出邀约,提议将两家公司合并以扩大经营规模。伊斯梅对这项提议表示赞同,公司短短一年后便完成重组,成为国际海运公司的子公司。两年后,伊斯梅在老摩根的支持下成为了国际海运公司董事长。
在当时,白星航运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Carned Line),在英国政府的资助下,卡纳德航运公司建造了两艘当时速度最快的超级邮轮——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还陆续开启了数条新航线,意欲同白星航运公司一争高下,这给后者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在国际海运公司庞大资金的支持下,白星航运企业决定迎头赶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伊斯梅前往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Harland & Wolff,现哈兰德与沃尔夫重工业公司)董事长威廉·皮尔里勋爵(William James Pirrie, 1st Viscount Pirrie)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进晚餐。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在当时是拥有近80年历史的老牌造船企业,从1871年起便是白星航运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两人在谈话中说到了卡纳德公司的两艘新船,伊斯梅提议由位于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承建两艘空前巨大的邮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卡纳德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皮尔里对这个意见很感兴趣。
事实上伊斯梅并非突发奇想,早在一年之前,他就曾与老摩根就这一个话题进行过讨论,只不过现在是正式摆上台面而已。在书房里,伊斯梅和皮尔里进行了反复讨论: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轮,将成为大西洋航线上无可争议的霸主——不光是吨位上远超对手,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也无可匹敌:新船将拥有高达26至27节的航速、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就连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
在两位董事长达成一致意见后,很快,双方公司便签订了合同,由白星航运公司委托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建造三艘超级邮轮,在建造过程中,受委托方可以动用“一切必要的资金”,并在完工后收取5%的利润。
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对新船的建造极为重视,他们组织了最顶尖的专家参与设计:设计部门经理小托马斯·安德鲁(Thomas Andrews Jr.)负责总体设计,安德鲁斯的副手爱德华·怀尔丁(EdwardWilding)负责计算数据和船舶稳定性、平衡性设计;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亚历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负责舾装、装潢设计与总体设计——泰坦尼克号救生艇的布局便是出自他之手;皮尔里勋爵对设计过程亲自监督。
1908年7月29日,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完成了设计规划,并将图纸交付白星航运公司高层过目,两天后,伊斯梅签下协议书,同意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建造这三艘新船。此时的三艘船尚未命名,仅以数字作为代号:奥林匹克号被命名为“400号”(Number 400)——因为她配备的是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建造的第400副船壳,泰坦尼克号和不列颠尼克号循着这个规律被命名为“401号”和“402号”。
与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航运公司很快公布了船名。按照白星航运公司的命名传统,三艘船在名词后加上后缀“-ic”,依次是: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和不列颠尼克号,由于它们也运送邮件,因此船名也加上了“皇家邮轮”(Royal Mail Steamer,RMS)的前缀。由于泰坦尼克号船体尺寸太大——长达883英尺,哈伦·沃尔夫船厂造船台显然不能同时开工三条船。他们决定先建造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等奥林匹克号下水之后再开工建造不列颠尼克号。
奥林匹克号于1908年12月16日在开工,泰坦尼克号则于次年的3月31日动工。当时共有15000名工人参与了建造,由于造船过程本身便充满了风险,加之当时无论企业还是工人都没有认识到安全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人在建造过程中受伤甚至死亡。仅在泰坦尼克号建造期间,便有246人受伤,其中28人重伤;6人在船台上因事故死亡,2人在工棚和加工场中死亡,1人在下水前被高空坠落的木头砸死。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奥林匹克号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她的处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还要在4月1日进行海上试航。一切圆满。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作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纽约。船长叫爱德华·约翰·史密斯(Edward·Jorn·Smith)。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的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费城号、圣路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这艘46000吨的大船似乎对其它船只很着迷。当它即将起航时,另一艘定期航船纽约号因为在水中移动的体积非常庞大,造成水流大量回填产生的吸引力几乎撞上了她的船体,导致了一小时的误点。泰坦尼克号的拖船伏尔甘号把纽约号的船身顶了回去。
泰坦尼克号将乘客分为三个等级。三等舱位在船身较下层也最便宜,这一类的乘客身份多为计划在大西洋对岸营造新生活的移民;二等舱与一般客房的装潢摆设,其实具备与当时其他一般船只的头等舱一样的等级,许多二等舱乘客原先是在其他船只上定位头等舱,却因为了泰坦尼克号的航行,将煤炭能源转移给泰坦尼克号而作罢。一等舱是整艘船只最为昂贵奢华的部分,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几位名人就在这趟旅程上。
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搭乘“游牧”号和“交通”号两艘专用摆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包括美国富翁阿斯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后来被报纸称作“永不沉没的尊贵的布朗夫人”。另外有20余名乘客经过短暂的旅程后下船,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号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3节。一路上,泰坦尼克号没发生什么大事。船上的电报员菲利普忙着替头等舱乘客们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的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线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鳞光。泰坦尼克号以22.3节(约4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极速航行(最大航速23节)。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瞭望员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一年因为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未能找到望远镜(因为当时船上唯一的一副双筒望远镜被二副锁在了柜子里,而那位保管柜子钥匙的二副最后并没有上船),瞭望员不得不用肉眼观测。
23:40: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一副默多克。默多克立刻下令打响车钟:“所有引擎减速!左满舵!三号螺旋桨倒车!”在瞭望员发现冰山到船的右舷撞击冰山只经过了短短37秒而当时泰坦尼克号离冰山不到400米远。
大副随即下令左满舵、全船推进器紧急倒退两个指令,后来证实这命令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在他下令37秒后,泰坦尼克号因为船体太大而且船舵太小加上前进速度又太快而无法及时停止前进和转向,轮船右舷朝冰山的侧面撞去。
23:40:由于剧烈的撞击,船头右舷底部的铆钉被撞得松动并断开,防水隔板部分裂开,前5间底舱出现无数细小但狭长的裂缝,且第6个水密隔舱前端有小裂缝,海水源源不断的涌入。随后防水闸门及时关闭,所有底舱成为16间互相独立的水密仓。
23:50:在船体撞击冰山后的首个10分钟,水位自龙骨上升了14英尺,船首的前五间船舱开始被水淹没,六号锅炉室被8英尺高的水位所覆盖。此时的船头已涌进了4000多吨海水,但是海水被防水板隔挡,情况看来还好,一切似乎正处在控制之中。史密斯船长从船员驾驶室走进来询问船员发生了什么事,得知事情的经过后,船长立刻命令船内的所有引擎停止运作,泰坦尼克号慢慢地停在了一片寂静的北大西洋中心处,船长随后又召集工程师对受损部分进行检修。
23:55: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为人们所熟知。但当时船舱内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们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给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们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右舷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被轮船撞击并从冰山侧面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头右侧甲板上面。底层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不知道正从啥地方漫过门缝并涌入寝室内,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在船舱内的乘客们熟知事情后披上外套、带上各自的东西离开机舱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因为这时的北大西洋刚刚度过了一次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船内的所有锅炉运作中断,船上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管和烟囱大量排气,发出巨大的声响。其中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们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过了一会儿,船上和船内的乘客们又继续各自的活动。
0:00:此时的船头已涌进了7000多吨海水,水已经淹没了一个船头前尖舱,3个船头货舱和六号锅炉舱,海水从被淹没的水密室出口顶部溢出,开始向三等舱涌入,进一步覆盖上层的H甲板,船头开始缓慢下沉,必会沉没的命运实际上已经注定(当时泰坦尼克号的水密舱所能进水的最大承受极限为4间,而船舱进水的部分为5间超过了承受极限)。6号锅炉室内大量工作人员正努力排除积水。船员向身处控制塔的史密斯船长报告:水已浸没船头前舱、第1、2、3号货舱及6号锅炉室,他立即找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评估损毁情况。经过一番评估和计算后,安德鲁随后在船长室下了“这艘船没救了”的结论,并表示该轮船仅能坚持1-2小时,船长要求所有船员立刻做好释放救生艇的工作。当时轮船停下的位置为北纬41度46分,西经50度14分。
0:10: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开始使用求救火箭向外求援。距离泰坦尼克号约10至19里的加州人号船员,甚至能看见她的蒸汽机烟囱上的灯光,他们企图用莫斯灯语与之联络但莫斯码灯发生故障无法与其取得联系。而且不止一名加州人号船员目睹了泰坦尼克号发射的白色求救火箭,但加州人号船长罗德认为这并不是求救信号。
0:15: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遇险呼救信号,随后改用了最新的“SOS”信号继续求援。事后证实大多数接收到信号的船只都只得到了SOS求救信号,这当中包括相距500海里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圣殿山号货船(
SSMount Temple,距离49海里)、法兰克福号(SSFrankfort,距离135海里)、毕亚马号(SSBirma,距离70里)、波罗的号邮轮(RMSBaltic,距离243海里)、弗吉尼亚人号邮轮(SSVirginian,距离170海里)以及卡帕西亚号邮轮(RMSCarpathia,距离80海里),它们即向现场行驶,准备救援。但是离得最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SSCalifornian),因电报员关闭了电报机而未能及时收到求救电报。在所有能收到电报的船只中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是卡帕西亚号,它随后以最快速度向泰坦尼克号驶来,但即使是这样,也至少需要4个小时才能赶到现场。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们开始了释放救生艇的准备工作。船上A甲板为头等舱乘客服务的乐队在往救生艇入口的楼梯附近为乘客们继续演奏以避免慌乱。0:20:海水已浸没48英尺高的海员室,船已经下沉6米,左右各2排舷窗没入水下,其中部分是开着的,导致进水口持续不断的增加,6号锅炉室水深超过4米,工程师不得不放弃这里,而抽水机依然尽全力抽水,但这只能稍微延缓一下船头下沉的速度。
0:25:船长下令优先让妇孺和儿童登上救生艇。此时卡帕西亚号位于泰坦尼克号约东南方向58海里处,正火速赶来。
0:40:6号锅炉室连带整个第五号水密舱被淹没。水已经从6号防水板顶部漫入E甲板,这里已无任何防水设施了,水从顶部向下涌入。第6间隔水舱开始进水,船体逐渐倾斜。从5号锅炉室可以听到前面的防水板发出恐怖低沉的声音。正在邮件室抢救邮件的船员成为泰坦尼克号的第一批遇难者。所有救生艇准备工作完成。船员开始劝导头等舱乘客(妇孺儿童)登上救生艇。7号小艇是第一个被放下的救生艇,但最大载客量为65人的救生艇上只搭载了十多位乘客。
0:45:6号和5号锅炉舱之间的防水板因几天前的一场小型火灾的高温而变形,如今水压导致隔水板突然坍塌,水像墙一样扑了过来,6号隔水舱底部被海水瞬间灌满,成为这个毁灭性链式反应的第一个环节。第一枚求救火箭发射了,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
0:55:泰坦尼克号的船头散步甲板的下半部分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逐渐陷入混乱,尽管妇女和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六号救生艇仅载了穆迪·布朗(Moody Brown)及Peuchen少校等共28人;伊斯梅要求船员让他先登艇而被责,五号救生艇放出。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太多而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救生艇损坏甚至是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其实设计得非常结实,可以承受70个人的重量,但是船员们却不知道这一点。实际上本可以总共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最后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在船的左舷,救生船只载妇女和儿童。在右舷,则是妇先逃生之后允许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获救的人数比在左舷获救的多。
右舷一号救生艇放出,它可搭载40人,但仅有12人能登上,包括高士莫爵士(Sir Cosmo)及哥顿女士(Lady DuffGordon),以及7名船员。舱侧的八号救生艇搭载了39人放出,由罗斯伯爵夫人(Countess of Rothes)掌舵。
水位已浸到泰坦尼克号船艏两侧面的英文名字“TITANIC”铭牌处,此时向水平面以下下沉并倾斜的船首则更加严重。此时救生艇的载客量终于得到了充分利用,右舷九号艇放出时载客56人。
水从E甲板的工作走廊直接往后漫,灌入4号锅炉舱。D层的前部餐厅几乎已成了潜水训练场,船体重心不断缓慢前移。原先平静的顶层甲板乱成一片,乘客终于发觉事态的严重,纷纷挤向救生艇。骚乱在不断地升级,船员开枪压制乘客,疏散工作开始失去控制。
此时船上的人开始发生骚动,当舱侧14号救生艇搭载了60人准备放出时,人群企图跳入艇中,被身处艇中的五等船员劳尔(Lowe)向天开枪吓止。留在泰坦尼克号的人陷入了绝望之中。
海水继续浸入后面的锅炉室。二等及三等的妇孺乘客分批逃生,舱侧16号搭载多于50人,右舷13号搭载64人,30秒之后,右舷15号上有70人匆忙被放出。
大多数救生艇已驶离泰坦尼克号以防沉船产生的涡流把救生艇卷入水下,最后一艘位于右舷的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首继续下沉。船上的乐队共8人在乐队指挥华莱士·哈特利的带领继续为乘客们演奏音乐,以平复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他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像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像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航运公司的主席伊斯梅(他否决了配备48艘救生艇的想法,认为少点也没关系)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趁指挥释放救生艇的船员没注意,在最后一刻跳进可折叠式救生艇C(共有39名乘客),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艏部分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暴露出泰坦尼克号船尾底部的三个巨大螺旋桨。
1500多人仍留在将沉的船上,船员竭力维持秩序使妇孺和儿童能进入救生艇,当44人登上可折叠式救生艇D时放出后,船上只剩下最后两艘救生艇,而且已经来不及将其按照正常流程送入水面了。泰坦尼克号的船首甲板及前舷已完全没入水中,头等舱区域开始进水,由于部分上层建筑被淹没,船艏部分进水的地方面积已达到数百平方英尺,4号锅炉舱的舱盖被关了已有一个多小时,而海水依然无法将这里彻底灌满,里面的工人仍在努力工作,试图排除积水,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在海平面以下10余米,所有的出口都被海水给封死,他们已经是在“潜水艇”里工作了。穷途末路
强大的水压炸开了4号与5号锅炉舱之间的防水板,很多工人当场毙命。船体下沉速度明显加快。 泰坦尼克号最后的时刻到了。船头后上部分的船桥部分与海员驾驶室即将被淹没,船长示意电报员毕特(Bride)及菲利蒲(Philips)离开岗位,菲利普继续发布无线电讯息。船长对船员们说:“现在诸君要靠自己了(Its every man for himself)”,之后步往舰桥,将自己反锁在船长室中,接受死神的审判。有人见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绝望地步入头等舱吸烟室等待死亡的来临,然而白星航运公司董事主席伊斯梅早已趁着别人不注意,跳上救生艇逃之夭夭。很多船员依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批乘客慌张地跑向船尾,不少人被踩死。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充满绝望的呼救电报:“请速来救援,锅炉舱被淹没,海水已覆盖轮机”。船上的乐队停止演奏,此刻很多乘客及船员跳进水中。最后两艘救生船之一的可折叠式救生艇A因翻艇把大约24人掉进冰冷的海水中,另外一艘舱侧14号救生艇的五等船员劳尔(Lowe)救了近半数。其他的人葬身在大洋中。
船体重心彻底地失去平衡,不断往前移,船尾则不断地往上翘,很快连同底部的螺旋桨都彻底地翘出水面。整个船头以后的船桥部分的室外门厅没入水中,之后被冲上来的水压炸碎。玻璃穹顶被水压炸塌,同时导致系在穹顶上的烟囱钢缆被崩断,1号烟囱张力失衡,烟囱断裂并倒塌,砸死了很多落入水面不断挣扎的乘客。船桥部分和海员驾驶室也完全浸入水中。船舱内部的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进一步冲击着底层结构。
整条船已有7间半防水舱进水,重心明显前移,后半部还浮在水上,保持着巨大的储蓄浮力,这就是船像比萨斜塔一样翘起来的原因。固定二号烟囱的钢缆绳最终也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水压压力而断开,随后已经没入海平面的2号烟囱断裂并倒塌,带着不少被砸死的乘客沉入大海,而断裂处则吸进了更多的人。由于船体已无平衡可言,部分乘客像坐着滑梯一样从船尾一直滑到水中。不少人被吸入船体内部,再也没有出来过。尽忠职守的电力工程师一直在船舱内维持电力,但最终被电死。海水随即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瞬间熄灭,随后又在一瞬间闪亮了一次,最后终于永远地暗淡了下去,船尾继续往上翘。最后时刻
在船尾翘起来后,船身承受着无法想象的压力(因为船尾部分翘起来的重量远远大于被淹船头部分的重量),钢筋也在不断地扭曲变形,现在终于承受到了极限。在一系列的断裂声和爆炸声中,泰坦尼克号的3号烟囱和4号烟囱的船身中间被炸断裂开了,翘起来的船尾部分在整条船身断裂开后倒下并重重地砸在水面上,剩余的2个烟囱也震断了。主体变成2部分,但底部主干依然藕断丝连。船头直接沉入水中,船尾则因基本没有进水而暂时重新浮了起来。
随着船体的解体,所有船内的可动物件似乎同时向下坠入水中。按照泰坦尼克号的设计理念,船尾部分的防水系统在这个情况下能重新发挥作用,隔挡海水以防止船尾继续下沉,但是2个引擎室之间的防水门为了抽水而被打开,这样又超出了船的承受能力,而沉入水中的船头部分连同未断开的双向底板也在不断地拉扯船尾,结果导致刚刚倒回水面的船尾再一次被拉翘了起来,头等舱吸烟室被飞溅出来的煤炭点着了,而先前的爆炸也点燃了断裂处的木头与易燃物,火光冲天。船尾在燃烧的同时缓缓下沉。很多目击者称泰坦尼克号此时已经完全断为两截,船首那边已没入水下。
泰坦尼克号的船尾一点点下沉并慢慢变斜变竖。对于乘客来说最后的好消息就是:大火被扑灭了。船尾巨大的浮力导致仅有的连接2个主体龙骨彻底地断开。船头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直冲海底,由于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所以船尾依旧垂直地浮在水面上。
虽然船尾勉强浮起来了,但它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就因断裂的底部被海水灌满而不断下沉,直至完完全全沉没并消失在大西洋的海面上。产生的巨大漩涡吸入了大批坚持到最后的乘客和船员,当然也有不少乘客和船员早已成为僵硬的尸体。虽然有不少人浮出了水面,但由于海水的冰冷再加上没能及时得到救援导致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部分乘客和船员逐渐失温而被活活冻死。海面不久后重新恢复了平静,而一艘伟大的远洋客轮在此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耀眼的一生,1500多名未能登上救生艇的乘客成为了它的陪葬品。这1500多人中最后证实只有6人生还。从撞击冰山到完全沉没共历时2小时40分钟。(总设计师的原设想只有2小时)
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又名咯尔巴阡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卡帕西亚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总共2224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卡帕西亚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早晨8点50分左右,掉头返回纽约。卡帕西亚号抵达纽约港后。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派发了吊唁电报。
总注册吨位46328吨,排水量52310吨,动力59000匹马力(43MW),航速每小时23~24海里,总共可搭载3,547名乘客和船员。动力装置包括两台往复式四缸三胀倒缸蒸汽机以及一台帕森斯式低压蒸汽轮机,驱动三个螺旋桨。
船上的25台双端以及四台单端锅炉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强大的动力使泰坦尼克号的最大速度达到23节(43千米/小时)。四个平均19米(63英尺)高的烟囱中只有前3个用来排烟,剩下的一个属于陪衬,唯一的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在不列颠号上,四号烟囱曾被当作救生口)。
全船分为16个水密舱,连接各舱的水密门可通过电开关统一关闭。泰坦尼克号良好的防水措施,使得它在任何4个水密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沉没。但实际上防水壁并没有穿过整个甲板,仅仅达到了E层甲板。
泰坦尼克号和其他两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一样,共有10层甲板(不包含高级船员住舱的屋顶),其中8层供乘客使用,自上而下分别是:
):该甲板位于最顶层,因两侧安放了救生艇而得名。甲板前首舱室依次为露天船桥(
),随后有1号烟囱和排烟管道贯穿而过,再往后是电报室和电梯机械室;舯部依次有前部大楼梯圆形拱顶的外罩、2号烟囱和排烟管道、健身房(
)、一等舱的穹顶、3号烟囱和排烟管道。艉部则依次是一等舱吸烟室穹顶、后部大楼梯圆形拱顶的外罩、复式发动机顶部通道排烟室、4号烟囱,最后是相对不起眼的二等舱入口。该层甲板两侧的步道被分割开来,分别供船员一等舱乘客、工程师和二等舱乘客使用。除了一等舱区域外,其他步道均安放了救生艇。
),该层专供一等舱乘客使用,前部是一等客舱,中间是1号烟囱与排烟管,之后是前部大楼梯;舯部依次是2号烟囱与排烟管、读写室(
)、3号烟囱、往复式发动机排烟室顶部;艉部是后部大楼梯、4号烟囱、头等舱吸烟室、阳台与梯棕榈树餐厅、2等舱楼梯。
),前甲板、后甲板与该层平齐但并不相连。B甲板前部为一等舱,茉莉·布朗夫人的客舱即在此处,之后是前部大楼梯;舯部往前一点、左右两舷位置是两套特等套房(
),每套套房包括一间客厅、两间配有独立卫生间的卧室、一间浴室;后侧为一等舱餐厅,餐厅右舷是独立的巴黎咖啡厅(
)。该层甲板从前向后为锚机、船员与火工的餐厅、三等舱楼梯、井形甲板(包括前桅、电动起重机)、一等舱与前后部大楼梯、二等舱阅览室、二等舱楼梯、用作三等舱露台的井形甲板、三等舱吸烟室与公共房间,最后是舵机。
),由数个大船舱组成。艏部向后依次为火工舱室、供三等舱乘客使用的开放空间、一等舱套间、前部大楼梯、一等舱会客室、一等舱餐厅、一等舱与二等舱共用的厨房、二等舱餐厅,艉部是二等舱舱室。
),前部是供船员、煤工和服务员休息的区域,此层中后部被发动机穿过,艉部是二等舱。前部大楼梯到此为止。
),前部是火工舱室、二等舱;甲板中后部为锅炉占用,其中5号锅炉的左侧、后侧为烘衣室,右侧则是著名的游泳池;再往下走则是土耳其浴室,以及三等舱餐厅、厨房和三等舱舱室。
),该甲板是水线以上的最后一层甲板,也是最后一层载客的甲板,其舯部完全被锅炉和轮机系统所占据;该层前首依然是职员舱室,接着是壁球场;在后方与轮机室紧邻的是食品冷藏库,最后是三等舱舱室。
舯部为锅炉,其余空间基本被用作仓库,值得一提的是,船首还有一间车库,用于储放那些漂洋过海、价格昂贵的机动车。
),船的最底部,完全位于水线以下,用于安装轮机、锅炉、煤炭以及传动系统。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号开始建造于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于次年的3月31日完成。泰坦尼克号由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厂长威廉·皮列里(
William Pirrie)、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有人叫他为托马斯·安德鲁)以及总经理亚历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设计。白星航运公司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Bruce Ismay)
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但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顶层甲板更为宽敞,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数量从原先的48艘削减为16艘,另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更为奢华,他在得知这艘巨轮能承受4间灌满海水的底舱而不下沉后,降低了船身中段的隔水板高度。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资金来自朱尼厄斯·皮尔庞特·摩根(J. P. Morgan)和他的国际商业海运公司(
[3]在当时是最大最有声望的载人邮船。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间导致了更大的总吨数(比她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多出1600吨)。4个硕大无比的烟囱中只有3个真正用于排出煤烟。剩下那个是个陪衬实际用途是作为主厨房的烟囱和通风。船上有891名船员,可以运载2200名以上乘客。内部装潢
在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奢华和精致堪称空前。船上配有室内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图书馆、电梯和壁球室。头等舱的公共休息室由精细的木质镶板装饰,配有高级家具以及其他各种高级装饰,并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阳光充裕的巴黎咖啡馆为头等舱乘客提供各种高级点心。泰坦尼克号的二等舱甚至是三等舱的居住环境和休息室都同样高档,甚至可以和当时许多客轮的头等舱相比。三台电梯专门为头等舱乘客服务;作为革新,二等舱乘客也有一台电梯使用,不过,三等舱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楼梯。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像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号。……不错,就像奥林匹克号一样,不过要豪华得多。比方大餐厅,泰坦尼克号的地毯则厚得可以没过膝盖,然后就是家具,重得你都抬不动。还有那些护墙板……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她的确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说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号使得所有建造与设计她的人都受到诱惑。这种诱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后,越来越脍炙人口。用《造船专家》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泰坦尼克号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奢华。尽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即电梯)的船,她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
船上最为奢华之处是头等舱的大楼梯,位于第一和第二烟囱之间。配有橡木镶板以及镀金栏杆的大楼梯一直延伸到E层甲板,顶部是由熟铁支架支撑的玻璃穹顶,使自然光洒满大楼梯。楼梯顶部的墙上镶有一盏钟,钟两侧雕刻着象征高贵和荣誉的寓言人物。在第三和第四烟囱之间还有一个相对朴素的类似楼梯。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忠实地再现了这个楼梯。
奥林匹克号和泰坦尼克号尽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细节部位并不一样。在经过奥林匹克号首航的观察发现,A甲板的乘客会被水雾淋到,贯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这两处缺陷都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改进,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装为头等舱豪华套房的私人专用阳台。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定点作品。泰坦尼克号更津津乐道的是安全性。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舱防止她沉没。奇怪的是,这些水密隔舱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间的八道墙则只设到了第一层的E甲板。虽然如此,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当时的人们再也设想不出更糟糕的情况了,所以当时的《造船专家》(The Shipbuilder)杂志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一个二等舱女乘客西尔维亚·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泰坦尼克号以煤作为燃料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工作,船上有25台双端锅炉(高9米)和4台单端锅炉,它们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每天吞噬660吨的煤炭。它们24小时源源不断的为泰坦尼克号提供维持强大动力的蒸汽,动力系统由3套主机组成,其中2套为往复式四气缸三胀倒缸蒸汽机(可倒转),另外1套为低压蒸汽轮机(不可倒转)。主机功率超过59000匹马力,因此泰坦尼克号的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3节。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它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由于灾难发生后场面及其混乱,加之文件管理不当、后世的种种说法又鱼龙混杂的因素,导致泰坦尼克号乘客与死难者的统计数据始终存疑。普遍认为罹难者人数可能在1490-1635人之间,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数据是由英国贸易委员公布的:在灾难发生时,泰坦尼克号共搭载2224人,其中710人生还,1514人不幸罹难。
图1是泰坦尼克号四位幸存的高级船员合影:前排就坐者为三副赫伯特·皮特曼(
Harold Lowe)、二副查尔斯·莱特勒(Charles Lightoller)、四副约瑟夫·博克斯霍尔(Joseph Boxhall)。事发时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约有1317人,共498人幸存;男性船员约有885人,共192人幸存;女性船员23人,共20人幸存。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位幸存者——来自英国的伊丽莎·格拉迪斯·“米莉维娜”·迪恩(
Eliza Gladys Millvina Dean)女士是当时船上最年轻的旅客,仅有九周大。迪恩女士于2009年5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97岁。泰坦尼克号上还有一位比较特殊的幸存者——维尔莱特·康斯坦斯·杰索普(
Violet ConstanceJessop)女士,在1911年9月20日奥林匹克号与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霍克号相撞时,她正在奥林匹克号上担任服务员;1912年4月10日,杰索普女士转调泰坦尼克号工作,并在4天后的灾难性事故中幸存:当时她抱着一个与母亲失散的小孩登上16号救生艇,之后被卡帕西亚号发现并援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杰索普女士进入英国红十字会工作,并成为一名护士,1916年11月21日,不列颠尼克号沉没时,她恰好也在船上。在事故中,她与其他乘客及时登上救生艇,但却险些被卷进推进器中,万不得已之下,杰索普女士跳入水中躲避,头部也因此受了重伤,但她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一连串的巧合使她成为唯一一名曾登上三艘奥林匹克级邮轮,并经历三次事故的人,事后她获得了“永不沉没的小姐”(Unsinkable Miss)的绰号。杰索普女士于1971年5月5日因病逝世。船上有六名中国幸存者。
泰坦尼克号残骸再现后,科学考察队采集了金属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细节:造船工程师只考虑到要增加钢的强度,而没有想到要增加其韧性。把残骸的金属碎片与如今的造船钢材作一对比试验,发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的水温中,如今的造船钢材在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由此发现了钢材的冷脆性,即在-40℃~0℃的温度下,钢材的力学行为由韧性变成脆性,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脆性断裂。而用现代技术炼的钢只有在-70℃~-60℃的温度下才会变脆。不过不能责怪当时的工程师,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会大大增加钢的脆性,以致酿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
一个海洋法医专家小组对打捞起来的“泰坦尼克号”船壳上的铆钉进行了分析,发现固定船壳钢板的铆钉里含有异常多的玻璃状渣粒,因而使铆钉变得非常脆弱、容易断裂。这一分析表明:在冰山的撞击下,可能是铆钉断裂导致船壳解体,最终使“泰坦尼克号”葬身于大西洋海底。
根据英国历史学家蒂姆马尔丁的新研究,一个非同寻常的光学现象——海市蜃楼,是让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且未能获得附近船只援救的原因。1992年,英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泰坦尼克号沉没可能与超折射有关,但这种可能性一直未加深究,直至马尔丁钻研了天气记录、生还者证词,以及长久以来被遗忘的航海日志。马尔丁发现,当天晚上,事发海域的大气状况容易形成超折射,光线发生异常的弯曲,从而形成了海市蜃楼,这一现象,当时同在附近海域的几艘轮船,也都有记录。马尔丁表示,海市蜃楼使泰坦尼克号上的瞭望台没能及时发现冰山,也让货轮加利福尼亚号,无法识别出泰坦尼克号,并与这艘远洋客轮取得通讯。
一个精致的古埃及木乃伊棺材,里面包括有一具埃及皇后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已经有超过3000年历史,但是保存完好——箱体漆有金色艳丽的图案。默里对于这些木乃伊感到兴奋,对价格也很满意。他立刻给了这个美国人一张支票。
一张无法兑换的支票,因为这个美国人在当晚就死了。因为他的离世,默里安排把这笔宝藏送回了英国。然而,不久后他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精致木乃伊棺材更多的情况:在墓穴墙上发现的警示留言称,任何闯入墓穴的人都会发生可怕的后果。直到几年后默里才相信这些警告预言,他手持的枪发生了爆炸,导致他的手臂被打得粉碎,最后手臂只能截肢。
发生意外后,默里决定回国,在回国的途中,他的两个同伴离奇死亡,两名负责看守木乃伊的仆人也死了,当时充满恐惧的默里决定一回到伦敦就处理掉这具被诅咒的木乃伊棺材。一天,他认识的一名叫珍妮特·琼斯的人表示想要这具木乃伊,所以他把木乃伊给了她。不久后,琼斯的母亲去世了,而她本人得了一种怪病。她想要把木乃伊还给默里,但是默里自然是拒绝了。在最后,木乃伊放到了大英博物馆展示。即使在博物馆里,木乃伊显然还是继续引起很多奇怪的事件。在新展览时,一名博物馆的摄影师拍完照片后不久就死了;而一名管理员死于不明原因。最后,大英博物馆也打算处理掉木乃伊。他们把木乃伊卖给了纽约一名收藏家。
1912年4月初,就安排完成了木乃伊的转运计划,木乃伊开始踏上了新家之旅。但是纽约却从未收到过木乃伊或棺材。因为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在船上坚固的船舱里有一件物品就是木乃伊棺材。不过这个传闻显然是不可信的,没有一点证据表明船上有过棺材,不仅残骸里边从未发现类似物体,就连那个纽约收藏家也毫无依据可寻。如果按照此逻辑,那些探索过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人也应惨遭厄运,可事实并非如此。
英国研究者罗宾·加迪诺和安德鲁·牛顿日前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时,披露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泰坦尼克号”沉船阴谋论∶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遇难的1523名乘客和船员并不是死于“天灾”,而是一起“船只保险诈骗阴谋”发生灾难性错误后的不幸牺牲品。加迪诺和牛顿称,他们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众多证据能够证明当年在大西洋上沉没的并不是“泰坦尼克号”,而是白星轮船公司另一艘外型相似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白星轮船公司之所以将两艘船“偷梁换柱”,是为了欺诈保险公司,骗取巨额保险费帮助公司渡过经济难关。
据加迪诺和牛顿两人称,事情的起因发生在“泰坦尼克号”开始它宿命处女航的前6个月。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在离开南安普顿出海试航时,在海上与一艘比它小得多的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霍克号”发生了碰撞,“奥林匹克号”的船舷被严重撞毁,勉强回航并停靠到了贝尔法斯特港。
不幸的是,当白星轮船公司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调查认定这次碰撞事故的责任方在“奥林匹克号”,因此拒绝赔付。雪上加霜的是,修理“奥林匹克号”的费用异常昂贵,并且需要花上数月时间。而当时的白星轮船公司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安德鲁·牛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更糟的是,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按时起航,那么白星轮船公司将面临破产。”罗宾·加迪诺说:“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保险欺诈。为什么要花昂贵的费用来修理奥林匹克号?由于外型异常相似,为什么不将它伪装成泰坦尼克号进行跨大西洋处女航,并安排一场事故领取一笔巨额保险金?”
那么,如果让假扮成“泰坦尼克号”的“奥林匹克号”在大西洋上撞冰山沉没,那么船上的2000多名乘客的生命怎么办?牛顿说:“白星轮船公司可能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亚号’轮船,事先停靠在了大西洋上的冰山出没区等待‘泰坦尼克号’出现,一旦撞船事故发生,‘加利福尼亚号’将及时出现,转移走‘泰坦尼克号’上的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加迪诺和牛顿称,“加利福尼亚号”轮船当时在大西洋上出现的情况本就充满可疑,因为它上面除了机组人员和3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竟然没有搭载一名乘客!
加迪诺和牛顿称,本来一切都会按“计划”进行,然而,“加利福尼亚号”最后却搞错了“泰坦尼克号”的位置和求救信号,没有及时赶到沉船地点进行抢救。于是,1523名无辜的乘客和船员就付出了葬身海底的惨重代价。
加迪诺、牛顿和其他阴谋论者都认为白星轮船公司的最后主人——美国超级富翁JP·摩根是这起保险诈骗阴谋的幕后策划者。
事实上,即使在“泰坦尼克号”研究专家斯蒂夫·赫尔的眼中,“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都分不出什么差别。赫尔接受采访时说道:“在我们眼中,除了名字不同之外,这两艘船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白星轮船公司到底如何做到将两艘船偷梁换柱,却没让一个外人发觉呢?牛顿说道:“事实上这很容易,公司老板只须付给贫穷的工人一点贿赂,就可以轻易将奥林匹克号改得更像泰坦尼克号,这意味着只须改换一些带有轮船标记的救生艇、救生衣、信纸,然后再换上一批新地毯就行了。”爱尔从“泰坦尼克号”打捞上来的物品中,没有一样东西上面刻着它的标记!加迪诺和牛顿列举了六大“异常事件”,证明“泰坦尼克号”已经被偷梁换柱了。
第一,在“泰坦尼克号”的宿命之旅中,曾经突然改变过航线,这可能是泰坦尼克号希望与接应的“加利福尼亚号”进行会合的信号;
第二,当“泰坦尼克号”遭遇冰山撞击后,有人看到大副默多克竟然跑到高高的船桥上。默多克可能是为了站到高处寻找接应的救援船的踪迹;
第三,后来的事故调查报告泄漏,在船员船舱中,竟然没有一个双筒望远镜,这意味着监望员将很难及时有效地发现冰山的踪迹;
第四,最可疑的是白星轮船公司总裁JP·摩根的行为,他本来也将乘坐“泰坦尼克号”进行处女航,但在起航前两天,他突然取消了这趟旅行,借口是身体有恙,不过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两天,有人却发现他正和法国情妇幽会。此外,还有另外55名乘客也在最后时刻突然取消上船;
第五,由于临时将“奥林匹克号”改装成“泰坦尼克号”,因此许多过程必然存在偷工减料,因此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有人发现船上的一些救生艇竟然像筛子一样地漏水;
第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泰坦尼克号”遗骸处打捞上来的3600多件物品中,竟然没有一样东西上面刻着“泰坦尼克”的标记!
因为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并不是一模一样的,泰坦尼克号的艏楼有16个窗户,而奥林匹克号只有14个,泰坦尼克号和奥林匹克号的二层甲板窗户也不一样(前者宽后者窄),泰坦尼克号的侧舷走廊和奥林匹克号也不一样(前者是开放式,后者是半开放式)。不仅如此,泰坦尼克号内部有许多装潢也和奥林匹克号有所差异,例如泰坦尼克号奢华的头等舱大楼梯奥林匹克号就没有,这些都是小工程无法改变的特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偷梁换柱是很困难的。
2017年10月21日,“泰坦尼克”号唯一一封经历大西洋沉船并得以留存的已知信件在Henry Aldridge & Son拍卖行拍卖,以166,000美元(约合12万6千英镑)成交。这封信是由一等舱乘客美国销售员霍尔弗森(Alexander Oskar Holverson)在上船前写给他的母亲的。此次信件出售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之前的拍卖纪录。霍尔弗森(Alexander Oskar Holverson)遗体在沉船不久后被发现并捞起。这封未能寄出的家书就保存于他放在胸前口袋的笔记本内。
家书内容:“这是星期天的下午,午饭后我们在阅览室里休息。昨天一整天我状态很不好,不能吃,不能喝,不过今天缓过来了。”艾瑟·哈特写道。
1912年,艾瑟·哈特(Esther Hart,又译作埃丝特·哈特)和七岁的女儿爱娃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之前八个小时写下了这封家书。当年,哈特夫妇带着女儿移民加拿大。家书收信人是艾瑟的母亲,她住在伦敦东边。
艾瑟·哈特当时与丈夫和自己的女儿一同在泰坦尼克的二等舱,上面提到的这封信本打算寄给埃丝特·哈特在英国的母亲。信纸和信封均由泰坦尼克号提供,带有这艘豪华游轮的标识。信的落款地址是“在泰坦尼克号上”。
当海难发生时,艾瑟和女儿坐上救生艇获救,但她的丈夫却没有能够生还,葬身大海。
家书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是因为艾瑟的丈夫把它装在外衣口袋中,后来把外衣脱下来给艾瑟取暖。艾瑟的丈夫和泰坦尼克号上其他1500人一起丧生。
100年过去了,泰坦尼克遗物依然售价不菲。此前,一份沉船当天菜单曾卖出76000英镑;沉船时乐队演奏用的那把小提琴卖出900000英镑。
此次成交的这封家书被一位不公开姓名的人买走,价格创下与泰坦尼克有关信件的新高,此前最高价是94000英镑。
拍卖行表示,艾瑟的家书“非常珍贵,因为这是在泰坦尼克号上写成的。” 艾瑟在信中形容“旅途美好”“很开心”。
拍卖行还说,这是人们所知的唯一一封写于1912年4月14日(星期日)的信。当天,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
拍卖行说,“我们确信无疑,在家书写成12小时后,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
家书写在“泰坦尼克号”提供的正式文具上,排头有“搭乘泰坦尼克号”字样,时间是“星期日下午”。
艾瑟·哈特在信中还说,13日她曾呕吐,不能吃、不能喝。不过,“现在已经好了”,上午曾和女儿一起去祷告。
她还写道,女儿唱赞美诗 “歌声非常动听”,“明天晚上”还要在音乐会上演唱。
信中还提到了泰坦尼克号的稳定性。据说泰坦尼克号非常安稳,但是艾瑟·哈特写道,“对我来说,晃得足够了。”信中接着写道,“啊,水手说了,迄今为止旅程一切顺利”。
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写了一艘号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名为泰坦号(Titan),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最是豪华的客轮,船上装备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一切华贵设施,满船装载的都是有钱的乘客,人们在这巨轮上尽情地享受着。但是,这艘巨轮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个故事竟然成了十四年后不幸的现实。1912年4月15日夜间,当时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因撞上冰山而沉没。悲剧发生后,有人想起这篇小说,发现除了船的名字几乎相同外,两者还有众多的极其相似之处:两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没,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点都在北大西洋;两船航行的时间都是在四月份,航线都是从英国到美国;“泰坦号”所写的乘客和船员人数为三千人,“泰坦尼克号”乘客和船员人数为近三千人;泰坦号设想重量为7万吨,泰坦尼克号实际重量为6万6千吨;泰坦号长度为800英尺,泰坦尼克号长度略多于880英尺;两船的螺旋桨数均为三个,碰撞冰山的时速均为23节;两船出事后乘客伤亡惨重的原因是由于船上的救生艇不够。
2019年8月,一支探险队潜入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调查时发现,残骸腐蚀严重。
2021年7月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文章称,泰坦尼克号残骸现况不佳:船体到处都是孔洞,瞭望台已经完全消失,影视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船首栏杆也会随时倒塌。深海洋流和细菌对船体的破坏显著,每天都有大量的铁流失。
2021年7月3日,据美国新闻媒体报道,著名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自撞击冰川沉入海底后,船体一直在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有专家这样认为,泰坦尼克号的消失仅是“时间问题”。
一支科考队已出发前往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北大西洋海域,对船体的侵蚀情况做记录,并研究船只沉没对水下ECO带来的影响
相关推荐